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孟子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法制類
詔令類
載記類
雜史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行难诵读其所称/宫室堂奥冕弁衣裳饮食用器非今世尝及见即进趋)
(拜跪辟让揖逊周旋之节又异宜而莫之行自 唐韩愈/
已苦其难读而叹以为文武周公之法制具在恨不及) …… (第 15a 页)
儒先旧/说不复得见至唐太宗始表章十三经以注疏列于学)
(官而王安石用三经新说又罢仪礼盖废已久矣至是 文公
实始尊信之勉斋黄氏信斋杨氏相继讲求以述)
(先生之志洵礼家之统宗也/后之学者可以审所遵循矣)
文献通 …… (第 15b 页)
(七篇次第各不同尊卑吉凶先后伦序惟别录为优故/郑氏用之今行于世礼经残缺之馀独此十七篇为完)
(书以唐 韩文公
尚苦难读况其下者自宋王文公行新/经义废黜此经学者益罕传习朱子考定易书诗春秋)
(四经而谓三礼体大未能 (第 17b 页)
 曲台新礼并目录成三十卷
唐书礼乐志方开元撰修时大臣仍辟国恤章不录而山
陵之礼遂世无所执国大丧皆摭拾残缺附比伦类以苟

幸襄事事已辄斥去崇丰二陵不间岁仍搆礼仪使杜黄
裳起太常为相于是命太常丞裴瑾博士辛秘详考以行
内之攒涂秘器象物之宜外之斥土复土因山之制上之
顾命典册文物以示万国下之服制节文皆罗络旁午于
百代之异同于是瑾取所奏复于上辨列于下刋定者为
崇丰二陵集礼藏之太常君子以为爱礼而近古焉
 郑馀庆传宪宗患典制不伦谓馀庆淹该前载诏为
 详定使俾参裁订正馀庆引 韩愈
李程为副崔郾陈 (第 38b 页)
 时辩其非以为成都城隍祠太和中李德裕建李白

 作韦鄂州碑有城隍祠又杜牧刺黄州 韩愈
刺潮州
 曲信陵刺舒州皆有城隍之祭则不独吴越然矣而
 芜湖城隍祠建于吴赤乌二年则又不独唐而已记
 曰 (第 58a 页)
 末屡欲东封以事而止高宗明皇遂径行之终唐之

 世惟柳宗元以封禅为非虽 韩愈
之贤犹劝宪宗则
 其馀无足怪也呜呼礼之失也久矣世俗之惑可胜
 救哉
          右唐玄宗封禅 (第 26a 页)
 上以下降杀以两使天子诸侯皆亲庙四则是君臣
 同等尊卑不别也又王祭殇五而下及无亲之孙上
 不及无亲之祖不亦诡哉王舜刘歆论之于汉 韩退
 之
论之于唐皆与肃同盖理之所在者无异致也
 辨韦玄成天子五庙
 (汉书韦玄成传礼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 …… (第 44a 页)
 故天灾之其言虽涉于怪而理或有焉若然则鲁公

 之室在所不毁可知矣王舜中刘歆王肃 韩退之

 徒皆谓天子祖功宗德之庙不在七世之列特郑康
 成以周礼守祧有八人小记王者立四庙则谓周制
 七庙文 (第 50b 页)
亲庙
则远祖上迁而太祖不毁魏祖武帝则处士迭毁唐祖
景帝则弘农迭毁此前世祖其始封之君以法契稷之
明例也 唐韩愈
有言事异商周礼从而变晋琅琊王德
文曰七庙之义自由德厚流光享祀及远非是为太祖
申尊祖之祀其说是也礼天子 (第 18b 页)
于德明兴圣庙为顺或曰二祖别庙非
合食且德明兴圣二庙禘祫之年皆有荐享是已分食
奚独疑二祖乎国子四门博士 韩愈
质众议自申其说 …… (第 45a 页)
 乎此其又不可也以前谨具周汉太祖居东向魏晋
 已下虚东向并贞元八年十一月两度会议一十八
 状内夹室等五家不安之说如前谨录奏闻谨奏
 (昌黎集 四门博士韩愈
献议今辄先举众议之非然/后申明其说一曰献懿庙主宜永藏之夹室臣以为)
 (不可夫祫者合也毁庙之主皆当合 (第 51b 页)
祖之尊盖合于汉不以太公居合食之列魏晋武宣而
上庙堂皆不合食之义当时刚劲如颜真卿儒宗如
所议虽各有依据皆不能易陈京之说以其当理故
也太常丞王普奏曰僖祖非始封之君而尊为始祖太
祖寔创业之主而 (第 21a 页)
    子并以为不然而曰凡是嫡母无先后皆当
    并祔合祭故知陈舒韦公肃之议为深得礼
    意
 (图书集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元和八年十一月壬子上命召 (第 16b 页)
比部郎中韩愈
至政)
 (事堂传诏曰田弘正始有庙京师朕惟弘正先祖父/厥心靡不向帝室讫不得施乃以教付厥子维弘正) (第 16b 页)
 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

 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州县进士皆立程
 督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
 遍天下者唯社稷与孔子为然而社祭土稷祭谷句
 龙与弃乃其佐享非 …… (第 72a 页)
 身见儒士春秋祀孔子祠立学官讲诵斥家赀佐赡

 给民乃知教
 皮日休请 韩文公
配飨太学书呜呼圣人之道不过
 乎求用用于生前则一时可知也用于死后则万世
 可知也故孔子之封赏自汉至隋 …… (第 73b 页)
 横以为理或作词赋以为雅文中子之道旷百祀而

 得室授者唯昌黎 文公
之文蹴扬墨于不毛之地蹂
 释老于无人之境故得孔道巍然而自正夫今之文
 人千百士之作释其卷观其词无不裨 (第 74b 页)
 制度庶合礼令从之
神宗本纪元丰六年冬十月戊子封孟轲为邹国公
礼志熙宁七年判国子监常秩等请立孟轲扬雄像于

庙庭仍赐爵号又请追尊孔子以帝号下两制礼官详
定以为非是而止京兆府学教授蒋夔请以颜回为兖
国公毋称先师而祭不读祝仪物一切降杀而进闵子
骞九人亦在祀典礼官以孔子颜子称号历代各有据
依难辄更改仪物祝献亦难降杀所请九人已在祀典
熙宁祀仪十哲皆为从祀惟州县释奠未载请自今三
京及诸州春秋释奠并准熙宁祀仪诏封孟轲为邹国


神宗本纪元丰七年五月壬戌以孟轲配食文宣王封
荀况扬雄 韩愈
为伯并从祀
礼志晋州州学教授陆长愈请春秋释奠孟子宜与颜
子并配议者以为配享从祀皆孔子同时之人今以孟 …… (第 17b 页)
唐贞观以汉伏胜高堂生晋杜预
范宁之徒与颜子俱配享至今从祀岂必同时孟子于
孔门当在颜子之列至于荀况扬雄 韩愈
皆发明先圣
之道有益学者久未配食诚阙典也请自今春秋释奠 …… (第 17b 页)
以孟子配食荀况扬雄 韩愈
并加封爵以世次先后从
祀于左邱明二十一贤之间自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
塑邹国公像冠服同兖国公仍绘荀况等像 (第 18a 页)
于从祀荀
况左邱明下扬雄刘向下 韩愈
范宁下冠服各从封爵
诏如礼部议荀况封兰陵伯扬雄封成都伯 (第 18a 页)
韩愈
(第 18a 页)

黎伯
令学士院撰赞文又诏太常寺修四孟释菜仪
 邱氏浚曰案此孟子配享孔子之始自唐以左邱明
 二十二人从祀之后 …… (第 18a 页)
 书垂于国胄自今有事于太学并令配享宣尼庙堂
 盖所以报其传注之功迄于宋之仁英未有改易可
 谓得古人敬学尊师之意者矣神宗元丰七年始进
 荀况扬雄 韩愈
三人此三人之书虽有合于圣人而
 无传注之功不当祀也祀之者为王安石配享王雱 …… (第 18b 页)
伯服虔司空王肃司徒杜预 昌黎伯韩愈
河南伯程颢
新安伯邵雍温国公司马光华阳伯张栻凡五十二人
并西向西庑单父侯宓不齐高密侯公冶长北海侯公 (第 45a 页)
 传注圣经尊崇圣学而有功于圣人之道者也盖自
 唐贞观二十一年始以左丘明至范宁等二十一人
 从祀庙庭及宋元丰七年复增荀况扬雄 韩愈
以世
 次先后从祀左丘明二十一人之间淳祐元年乃以 …… (第 20a 页)
 欲删诸经正义谶纬之说一归于正尤有功于圣道
 其为言根乎仁义而达之政理所以羽翼六经而载
 之于万世至于本论等篇比之 韩愈
之原道夫复何
 愧而世之浅者每目之为文人夫文以载道道因文 …… (第 22b 页)
 而乃著虽经天纬地者亦谓之文而顾可少之哉然
 则如范仲淹之立功欧阳修之立名皆可谓有功于
 圣人之道者 韩愈
司马光既列从祀则此二人固决
 在所当取者也自周敦颐接圣贤千载不传之绪而
 程颐兄弟承之道统于是有所传 (第 23a 页)
 下以子张子夏子游为贱儒故程子有荀卿过多扬
 雄过少之说今言者欲并黜况之祀宜也然臣窃以
 为汉儒莫若董仲舒唐儒莫若 韩愈
而尚有可议者 …… (第 31a 页)
叔乘施之常秦非颜哙先儒左邱明公羊高榖梁赤伏
胜高堂生孔安国毛苌董仲舒后苍杜子春王通 韩愈
胡瑗周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杨时
胡安国朱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蔡沈真德秀许衡凡
九十一人
王 …… (第 42a 页)
井疆秦祖县成公祖句兹燕伋乐欬狄黑孔忠
公西蒧颜之仆施之常秦非申枨颜哙先儒榖梁赤高
堂生毛苌后苍杜子春 韩愈
程颢邵雍司马光胡安国
杨时张栻陆九渊许衡(旧有堂邑侯颜何兰陵伯荀况/彭城伯刘向司空王肃司徒杜)
(预 …… (第 57a 页)
    言绝大义乖先王之道几于坠地赖有伏生
    高堂毛郑孔贾诸儒抱残守缺以全于后其
    功不可泯没而其间如董江都文中子 韩昌

    黎
则又能稍窥大道之要皆得并列祀典此
    则经与道分矣夫道与经无可分之理然当
    时会迁流亦出于 (第 60b 页)
 诏一洗千古之谬可以为万世法矣
宋史礼志元丰中国子司业朱服言释奠文宣王以国

子祭酒司业为初献丞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太祝奉礼
并以监学官充及上戊释奠武成王以祭酒司业为初
献其亚献终献又读祝捧币令三班院差使臣充之官
制未行武学𨽻枢密院学官员数少故差右选今武学
隶国子监长贰丞簿官属已多请并以本监官充摄行
事仍令太常寺修入祀仪
文献通考哲宗元祐三年广南经略司言侬寇之乱康
州赵师旦封州曹觐邕州苏缄战死请为立祠载祀典

从之
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五年九月丁酉诏定州韩琦祠载
祀典
文献通考诏相州商王河亶甲冢沂州颜真卿墓并载
祀典
元祐七年诏赐 唐韩愈
潮州庙为昌黎伯庙赐唐柳宗
元罗池庙为灵文庙又诏苏州吴泰伯庙以至德为额
元祐八年赐安州云梦县楚令尹斗榖 …… (第 29b 页)
治南朱文公祠一在浦城一在晋江一在南安一在龙
溪一在仙游一在同安又建宁府守王野建书院以祀 文公
理宗赐额曰建安家庙 南平县有道南祠祀杨
时而以罗李朱三公配 循州兴宁县尉颜公衮禦贼
遇害主簿徐千能等 (第 41a 页)
何景明乡射直节古者饮毕而射射之司马燕之司正
也此礼久不行而其文具仪礼然仪礼古文难读虽
黎韩
子且苦之今即与诸生言或弗解故复刻此使就
此习之而后求之仪礼则其文辞绪理可寻也 器一
弗备则无以即事惟 (第 16b 页)
 极矣昔周宣王命召公平淮夷帅师自江汉循流而
 下故其诗曰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又曰于疆于理至
 于南海淮夷淮南之夷南海即扬东南所距之海
 退之
南海神庙碑云广州治东南海道八十里扶胥
 之口黄木之湾此番禺之海也潮州刺史谢上表云
 州南近界涨海连天 …… (第 14a 页)
 北一百三十里接宝庆府城步县界经曰衡阳未知
 所极然郦氏有言古人云五岭者天地以隔内外(见/水)
 (经温/水注) 韩退之
曰衡之南八九百里地益高山益峻水
 清而益驶其最高而横绝南北者岭中州清淑之气
 于是焉穷藉此表界差为近 (第 32a 页)
 帝铸鼎处晋灼以为在冯翊怀德县非也湖城元省

 入阌乡县山今在县南二十五里(县属河南/府陜州) 韩愈

 云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李商隐诗云
 杨仆移关三百里可能全是为荆山即此山也苏传
 以此为 …… (第 3b 页)
 足(岳麓在长沙故唐志/潭州湘潭县有衡山)长沙记云衡山轩翔耸拔九

 千馀丈尊卑差次七十二峰最大者五芙蓉紫盖石
 廪天柱祝融祝融为最高 韩退之
曰五岳于中州衡
 山最远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以百数独衡为宗
 顾遴游衡山记云登祝融之颠俯视四极苍然一 (第 23b 页)
 (又二十馀里而洪泽富陵泥墩万家等湖环汇于淮/之东岸淮水泛滥恒在于此州逼淮而地下故也渭)
 (按古汴水东流经彭城县北而东入于泗唐贞元中 韩愈
佐徐州幕有诗云汴泗交流郡城角是其时汴)
 (水犹于州城东北隅合泗入淮也不知何年改流从/夏邑永城宿州灵 (第 52b 页)
 毕郢毕郢曰毕原实有二处在渭水南之毕原一名
 毕郢周文王墓在焉周公薨成王葬于毕史称毕在
 镐东南杜中地迫终南 韩愈
南山诗前寻径杜墅坌 (第 49b 页)
 无如之何盖自秦汉以来下之私相残杀而无告者
 不知其几何人矣自汉以来子报雠以其狱上者有
 司常不知所以处之至唐而陈子昂 韩愈
柳宗元之 (第 18a 页)
 议于是起焉子昂之议报父雠者诛之而旌其闾柳
 宗元固已辟之然初无一定之说 韩愈
之言曰子报
 父母雠以其狱上尚书省使百官集议闻奏自汉至
 唐惟愈此说粗为得之然愈疏于经学亦不能明先 (第 18b 页)